网站无障碍 | 适老版
当前位置:首页
> 政务公开 > 教育概况 > 衢州教育概况

衢州教育简介

发布日期:2025-03-19 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办公室
视力保护色: 字体:[ ]

衢州居浙江省西部、钱塘江源头、浙闽赣皖四省边际,始建东汉初平三年(192),坐拥万年文化史、四千多年建城史。建炎二年(1128)孔子嫡裔南渡,扎根衢州遂成南孔圣地,史称“东南阙里”,至此三衢大地儒风浸润。

衢州教育文脉兴盛,源远流长,人文荟萃,贤哲辈出,古有府学、县学等多处讲所,朱熹等历史名人曾在衢州讲学,包山书院、清献书院余晖犹存。自1985年建地级市以来,衢州市各级党委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截至2024年末,全市共有大中小学及幼儿园561所,其中幼儿园283所,小学164所,初中59所,高中段学校(含中职)46所,特殊教育学校7所,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,在校学生34.05万人,专任教师2.59万人。

党的教育方针扎实巩固。近年来,衢州教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、为衢州育工匠”的目标导向,实施“红色德育”工程,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中小学校“培根铸魂 整校建强”专项行动,抓实“红色根脉强基工程”。全省率先探索推行学前教育“红领·巾”党建联建机制。全省率先实现中小学校“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”全覆盖。实施“书声廉韵”工程,全面推进“清廉学校”建设。全面推进新时代南孔学子“一文一武”专项行动,衢州生源在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平均分和合格率连续6年位列全省前三。

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快,老百姓教育获得感显著提升。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(市、区)实现全覆盖。全省率先推行“很衢州”校内减负标准体系,率先完成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。“5G+智慧教育”项目被国家工信部、教育部列为全国56个试点之一,“暖心教育”综合服务应用走在全省前列。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(市、区)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(市、区)创建工作,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级评估实现“全覆盖”“满堂红”,成为全国仅6个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级市。3个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级评估。116所学校成功创建省现代化学校。推行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“长幼随学”,全市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率达98.1%,位居全省第一。

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。学前教育补短提升步伐加快,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6.31%,位列全省第一。义务教育“公民同招”改革破题克难。举办衢杭甬越禾跨地区“教共体”云结对仪式,实现了全市义务段学校城乡结对全覆盖。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衢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高度肯定。初中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逐步彰显,衢州“一校两区”以城带乡模式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肯定。实施“县中崛起”工程和重点高中“八校联盟”建设,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态势明显。职业教育“五统筹”改革成为全省示范,制定设区市有立法权以来全国首部《衢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》,成功承办全省中职教育市域统筹改革现场会,相关做法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、副省长成岳冲批示肯定。特殊教育聋健合一融合教育模式走在全国前列。“新时代农民讲习所—乡村空中学堂”被评为“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”项目。衢州学院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,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推进高水平院校建设。

教育赋能发展亮点纷呈。先后引进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和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(简称浙大衢州“两院”)、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(衢州)项目、浙江中医药合作办学项目,引进北京外国语大学、中央美术学院、浙江中医药大学、温州医科大学、北京十一学校、神州天立集团等国内一流教育品牌来衢合作办学,实现了合作办学从无到有、从有到集聚的突破。大力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教育专项工作,助力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。

人才队伍引育成效显著。深化两专人才“双培”行动,推进“两专”教育人才新政政策兑现,不断释放新政红利,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竞相来衢,人才招聘首次实现省外特级教师“倒流”衢州,市直公办学校新招录硕士学历教师占比首次超过本科生,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大幅提升,正高级教师评审通过率创历史新高。合作共建的浙大衢州“两院”、衢州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招收硕博研究生410名,集聚148名副高以上职称专兼职教师、专家。

教育是党之大计、国之大计。衢州教育人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面打响“南孔学地·教育有礼”品牌,推动教育教学全程高质量、全面高质量,努力用最好的教育成就最好的衢州,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“衢州实践”。

分享: